<rt id="s00gq"><optgroup id="s00gq"></optgroup></rt>
<acronym id="s00gq"><center id="s00gq"></center></acronym>
<rt id="s00gq"></rt>
<rt id="s00gq"><optgroup id="s00gq"></optgroup></rt>
<rt id="s00gq"><small id="s00gq"></small></rt>

科學家團隊

郇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面向機械制造及自動化領域的數字控制和伺服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開放式控制系統的軟硬件平臺技術,以多通道控制技術為核心的數控機床組網技術和柔性生產線控制技術,用于數字伺服傳動技術的現場總線(CAN、SERCOS、PROFIBUS)。曾完成國家65、75、85攻關和863計劃多項研究項目,多次開發出代表國家數控技術水平的數控系統;在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30篇,由德國Springer出版社出版專著一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航空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

尤佳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教授,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事務聯絡主任。曾先后任教于澳大利亞南澳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和格立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的計算機與信息系,歷任終身講師和高級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輔助醫療監護系統、圖像處理、模式識別、多媒體系統及應用、數據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在國際知名的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80余篇,獲得超過1000的他人引用。個人及團隊多次在國內外獲得獎勵,包括國際發明獎,最佳學術論文獎,香港工業獎,學校突出貢獻獎等。多個國際學術界重要雜志副主編,(如:Pattern Recognition), 第一屆、第二屆國際醫學生物特征大會主席,吉林省引進人才,國家第十批“千人計劃”引進學者。

王肇圻

歷任南開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光學所副所長和光電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全息術、激光散斑、光學模式識別、白光圖像處理和復空間濾波器的研究;光折變非線性光學、液晶顯示器件、計算機視覺和光學模式識別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為SCI、EI索引論文80余篇,并被SCI引用100余次,曾在哥拉斯格大學從事多量子阱光波導器件的光學特性研究、擔任英國Tayside Optical Technology公司技術顧問,丹第·阿巴特大學光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蘇格蘭國際資源計劃(SIRP)成員、吉林省引進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審稿專家。

盧振武

長春光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衍射光學學科方向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衍射光學及其應用研究工作,先后研制出多套可見和紅外折衍混合光學系統。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總裝備部預研等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SCI收錄22篇,EI收錄27篇),曾擔任《光學精密工程》副主編,《光電子·激光》和《紅外與激光工程》編委, 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長春光機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

孫強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博士畢業,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博士后,香港理工大學高訪學者。主要從事紅外技術、成像光學、光學精密測量等技術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應用于紅外雙波段成像和超光譜成像等諧衍射理論等多項原創理論及技術;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后主持完成了科研項目30 多項,包括04專項、國家自然基金、國家863、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部火炬計劃等,發表學術論文100 多篇,申請專利80 余項,獲授權42項。獲得包括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二十多項。曾擔任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光電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吉林省光學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等職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